發表文章

《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閱讀心得

圖片
1.   關於什麼是「市場」,什麼是「經濟」? *瞭解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很重要 。  「經濟」是一個必須要釐清並且重點討論的核心,因為這會牽涉到一些關於社會不公平現象的討論(如:為什麼有些人貧窮而有些人那麼富有),甚至是「為何人類要破壞地球」等討論。而「經濟」與「市場」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必須要搞懂這兩個概念。   市場: 「 市場就像是交易用的購物車。在超級市場裡,我們把要換取現金的物品放在購物車裡,而銷售者(超市的老闆或員工)用現金來換取這些東西,之後再用這些去交換他們需要的物品。 」 換言之, 市場就是一個「平台」的概念 。   經濟:「 經濟的形成,必須還有其他的條件:不僅是取得物品的能力,而是需要人類的勞力才能存在的生產食物或設備的能力。 」換言之, 經濟是一個需要人類勞力來作為基礎的特殊「能力」,才能撐起來的一個體系 。  2. 所有「歷史演化」下來所導致的「社會不公平」現象,其實都存在著偶然與必然因素,而本書著重在「經濟」這個必然因素的概念上。 所謂「偶然」,其實就是「運氣」。比如人類之所以會演化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約在八萬兩千年前,人類在「偶然」的基因突變下,首次獲得了說話的能力(懂得控制聲帶來發聲),取代了過去口齒不清的哭泣來傳達訊息,這種基因突變的偶然因素幾乎是無法預測的變數,但卻是非常深刻的影響了人類歷史的演化;又或是現實世界到處皆可看見的「不公平」現象(比如貧富差距,或是書中例子:為何是英格蘭入侵澳洲土著,而不是反過來的局面?),往往其實並不是因為某族群更為優秀(必然因素),只不過是剛好各自身處在的環境差異(偶然因素),決定了這樣的結局。 「 非洲、澳洲與美洲的地理條件,事先決定了該陸地的人們被歐洲人殖民的命運。這與DNA、人格特質以及智能毫無關係。 」--《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 然而,我們無法控制偶然因素,但如果這樣的「不公平」現象中,存在著必然因素的影響,是否其實意味著我們就有值得努力的事物了?事實上,還真的是有。比如「貧富差距」之所以會成為現今社會的重要議題,不僅只是因為偶然因素的關係,還存在著一個絕對的必然因素所推波助瀾而形成的結果: 意識形態。 PS:「人性」也是人類歷史演化的必然因素之一。人類開墾土地的實際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快要餓死了(唯一的理由)。因為原有的生存環境會在自身獵捕技巧趨於精進下,逐漸被自己的成長所壓縮(簡單

更好更富裕但卻更不快樂的背後,或許是因為沒看懂人生這件事

圖片
  我們活在一個物質更豐裕、機能更先進的時代,但在這個擁有得更多的時代裡,卻好像沒有活得更快樂更幸福。擁有得更多的我們,反而沒辦法在快速推進中停下腳步,好好享受手上已經握有的一切。 有人說,這是因為我們擁有得更多之後,變得更貪婪。我覺得這個結論過於簡略,儘管貪婪確實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但有沒有可能,那些看似貪心、不知足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的,是不知為何而活的焦慮與不安全感。因為不知道人生意義為何,因此唯有透過不斷地追求世俗標準下的成就,藉此來填補那顆躁動不安的內心與靈魂。 Photo by zhang kaiyv on Unsplash 關於人生或生命的意義為何,我也給不出什麼很有說服力的答案。 但就像到餐廳點餐一樣,如果菜單上的語言是我們完全不懂的,那這份菜單哪怕再豐富多彩,我們也只能人云亦云(別人點什麼就吃什麼)。運氣好一點的話,或許別人點的就正好是我們想要的,但總不能完全寄望運氣降臨在自己身上,對吧(像我就認清了我沒有這種運氣)? 或許,人生其實就像菜單一樣,有沒有選擇權取決於人生這份菜單你看懂了多少。或許那些擁有了夠多卻總是無法滿足於此的靈魂,並不是單純貪婪不知足而已,而是因為看不懂這份人生菜單,所以只能憑直覺或跟著別人走,結果發現上來的菜色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能怎麼辦呢?或許在有限的生命裡不斷地在這份菜單上瘋狂的點菜,總有一天會點到那份自己想要的;或許在選項無限多的這份菜單上永遠也點不到自己想要的;或就算終於點到了夢寐以求的,又還剩多少時間能夠細細品嚐? 那你說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盡可能看懂人生這份菜單嗎?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但我近乎確認的是,追求更多的金錢、更高的社會地位、更耀眼的成就等等這類現今社會的世俗標準,肯定沒辦法提升這份理解(不然為什麼我還要寫這篇)。也許反倒是那些被視為「沒有用」、「賺不到錢」、「找不到工作」的,像是哲學、文學、藝術、創作等等,貌似更有可能提升這份理解(想像一下,當你在人生陷入迷茫時,你會尋求身邊不一定很有錢的智者或心靈導師,還是財大氣粗的大財主或老闆)。 諷刺的是,正是這些看似「沒有用」、「賺不到錢」、「找不到工作」的事物——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到某種極致後注定不被重視的領域,搞不好才能讓我們更接近看懂這份人生菜單(我覺得或許是因為這些看似「沒有用」、「賺不到錢」、「找不到工作」的事物,能夠讓我們學會用更多不同的視角看待世

727

或許是一個人要實現真正的改變是接近無限難的事,抑或是所謂真正的改變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沒有其必要性,所以我們總是難逃用過往既定的印象去看待身邊的人,哪怕是這樣的一個人並沒有經常性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 而多年社交得來的經驗,對於刻板印象在深入交流中可以帶來多麼巨大隔閡深感體悟,但我想這大概就是人性吧,一旦缺乏足夠的自我覺察,總是會不經意的就陷入了天性中。 大概也是過去缺乏自覺的人生過於自我中心,因此即便親密如有血緣關係的家人也難免會用過去既定的認知來理解此時此刻自己的那些言語。確實難免的,所以總是提醒自己不要輕易的對任何人事物做任何判定,因為任何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更因為放下成見深入對方的言語當中,才存在達到真正相互理解的目的,畢竟這難道不就是我們之所以存在的意義之一嗎? 但這確實是很難很難很難的,尤其是當我們還沒辦法真正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內在的部分),畢竟要發自內心嘗試理解另一個靈魂是需要挪出頗大的精力與能量的,所以儘管不斷地提醒自己要這樣做,但卻不能總是要求別人也要付出同等的努力。因為很清楚知道要這樣做實在是很不容易,但這種自以為體貼,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自以為是? 不知道,也只能儘量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不過這樣的處境倒也不意外,也是預料之內的事,畢竟當決定要過現在的人生,走現在的路以前,就已經把自己放到另一個維度了。這樣的決定到底是好還是壞,其實真的很難說,畢竟未來誰也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要面對的孤獨,是必然少不了的。 至少是心甘情願的,我想也就足夠了。

《心態致勝;Mindset》心得分享—提升人生的必看書籍

圖片
《心態致勝;Mindset》是近期自己閱讀的書籍當中,個人認為對於多數人而言應該相當實用,而且真心推薦的書 ( 因為自己最近這段時間基本上都重點放在市場交易的相關內容,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顯然不是很實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原文名稱是叫《Mindset》,但是中文翻譯裡面出現「致勝」這個詞個人其實還蠻不苟同的 ( 以作者的主張而言,甚至有誤導的嫌疑,讀者可以閱畢後回來看我這段話感受一下) ,實體書甚至還有「全新成功心理學」的字眼,而個人本身對於「成功」、「致勝」這類名詞普遍不太喜歡,或許是對於時下太多投機取巧之士靠著話術來賣弄這些名詞來謀求個人利益這部分確實看不太過去。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個人認為任何想要讓人生變好 (無論是哪個面向) ,這本《Mindset》都能提供相當高的價值。在閱讀《Mindset》以前,因為自己這些年在人生抉擇上選擇了另一條相對另類的道路,雖然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但卻反倒誤打誤撞的讓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無論是個人狀態,抑或是人生其他的面向 (比如人際關係、個人的教練教學領域、情緒控管等等) 都顯著的提升 ( 這也讓我後來真切相信一個人要真的完成蛻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而閱畢後才發現,這些年的進步,離不開這段歲月正好不經意的運用了書中的概念 (所以看完之後感受非常深刻) 。因此,決定把閱讀完後的心得做一些整合分享,希望能夠促使更多人主動翻閱這本書,就算各種因素沒辦法親自翻閱,也至少能夠從個人以下的分享中學習到實用的概念或想法,然後能夠真實的嘗試去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 用以下這段話作為人生總結,或許顯得有點簡單粗暴,但作為一份長篇心得分享來說,應該還是夠用的。 《Mindset》:「心態,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我很喜歡把人生看成是一種機率遊戲 (類似於打牌) ,而想要在這類遊戲中爭取主動權或建立優勢,必然離不開「策略」的合理運用 (比如時間管理、健康管理、財務管理、人際管理等等,我都認為需要合適的策略來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以提升自己獲勝或達成目標的機率。而這本《Mindset》的核心主題,正是個人閱畢後認為能夠提高完成人生目標的機率 (當然啦前提是讀者要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 《Mindset》,顧名思義就是一本以「心態」作為核心主題來進行探討的書籍。作者將「心態」劃

713

今天是回家之後的第六天,必須居家隔離的期間,在一個完全不能離開家門的空間,居然絲毫沒有適應的問題。也或許適應的問題要在更多個禮拜之後才會開始顯現吧,誰知道呢? 今天和老媽聊人生的時候,又一次把自己的人生觀或人生哲學審視了一遍。確實,在這兩年透過很多內在的努力從那些傳統社會價值觀的束縛中掙脫之後,著實深刻的嘗了一遍自由的滋味,至少這兩年是。當然,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由,也許在兩年之後我就有全新的體悟,也說不定。但正因為擺脫枷鎖後,反而更能夠發自內心珍惜此時此刻所擁有的好運氣。我想唯一能夠對此回報的,就是好好的活著,著實的經營好自己的這輩子,過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 最近發現自己過去的團隊因為不經意的疏忽,加上他人的一些失誤,造成了一些對多方都難受的困境局面。在一個極需要公關危機處理的時刻,看到的盡是一些wei自身利益的辯解,無論是未了形象、自尊、權益、抑或是其他面向的部分,但就是沒有幾個人真的可以針對事情給予真正有建設性的意見。這讓我想起去年香港反送中事件,對立的雙方就情感面上不斷地進行各種自我辯解或甚至直接對於另一方進行各種抨擊或批評的即視感。 這幾年一直打從心底認為,唯有真正的理性交流與溝通,才能真正的達到相互理解,也才能夠真正制止暴力的發生,無論是物理上或言語上的。 可惜,被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所建構的教育體系不斷的薰陶下,似乎大家都變成了只看到短期利益(自尊心、面子,隨便你怎麼定義),而漠視了問題的核心本質。 唉,有時候會覺得心累,甚至絕望,就是因為太多這樣的人類;但有時候卻又覺得,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個零和遊戲下,不就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自己才更有空間去剝削這些人嗎(德州撲克術語,有興趣者想要進一步瞭解這個概念可以私訊)? 不知道,未來說也說不準。BTW,這是自己喝醉狀態下的嘮叨。有無限的酒可以暢飲,大概是回家之後的最爽之一。

離別倒數

人們常說,一個循環的結束,往往也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九年的留台生涯,終於也來到了即將終結的階段,儘管至少半年前就已經預料這天的到來(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經開始有這樣的打算),只是當這天真的來臨之時,總感覺面對這樣的離別還是缺少了練習。 有時候會想,如果可以覺醒得更早一些,此刻的人生又會是什麼樣的面貌?也許會更早結束台灣的生活,也有可能就此長居於此(早期的個人傾向選擇),不過畢竟人生沒有辦法重來,所以也不會做太多無謂的幻想。但要說這些日子有什麼遺憾的話,大概就是因為覺醒得較晚,將近十年的歲月中其實還可以有更多的嘗試,也錯失了不少可能性,留下了不少空白。 但我想,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正因為我們不可能預測未來,因此總是在回顧之時才會驚覺那些遺憾或空白,這大概才是人生常態吧。 ---- 覺醒之後的人生至今為止,一直都很嚴格的要求自己盡可能在絕大多數時刻保持優雅的狀態,但願這次可以優雅的結束這段生涯,同時也優雅的開始另一個人生階段。

生活雜談

關於是否要在網絡平台上進行自己的生活回顧或反思這類活動,基本已經困擾自己相當多年。一部分的自己對於這類分享總有一種覺得過於矯情的味道(自己是相當不喜歡這種感覺),一部分的自己卻也渴望某種程度的曝光能夠提升自己被理解的機率。 畢竟,被他人理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適當的自我揭露是在人際關係建立信任,並且在推進關係的進展上非常必要的途徑。然而任何獨立存在的靈魂個體都必然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但要同時全然理解一個人的所有面向也實屬難度極高的任務。因此我們總是會在面對不同的對象時,展現出自己靈魂中的不同面向。也許是認為沒有必要讓特定對象看見那些被隱藏起來的部分,也或許是害怕被隱藏的部分一旦曝光後會讓關係變得難以預料,又或許是習慣了總是將部分的自己隱藏起來。 當然,任何可能都是存在的。 將近十年的國外留學生涯中,經歷好幾次靈魂粉碎後再重組的過程,尤其是近年來的變化與蛻變是尤其明顯的。但正因為要被全面的理解是極困難的,甚至在某種程度是其實是一種奢求,因此那些過去的自己始終會持續的影響對方如何評斷現在的自己,其實也是極為正常合理的。哪怕是面對家人,也同樣難逃這樣的歷程。或許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是每個家庭都有自己要面對的功課這類俗話,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我在近年來常與一段期間沒見面的朋友聊天時總會說,其實過去的我早就已經死了,看似玩笑話但實際上大概是最貼近自己真實想法的結論。大概是內心深處期待著無論對面站著的是誰,都可以重新看待此時此刻的自己,因為過去缺乏覺知的人生確實不是一個自己喜歡的自己。當然,內心深處的另一部分也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很清醒的認知到,如何在未來人生中一點一滴地逐漸翻轉過去那些對於自己的刻板印象,也會是一個必然要面對的挑戰。 而在各種這樣的靈魂深處搏鬥過程中,也更加能體悟到在獨處中與自己的對話是多麼的重要,畢竟要找到那個願意儘可能理解自己的靈魂是非常困難的(不要說可以做到,光是有意願就已經非常難能可貴),因此在那之前,那些尚未被理解的部分,自然就是需要自己來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