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9的文章

香港反送中之感 PART2—跳脫意識形態對立模式,才有機會海闊天空

隨著「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持續發酵,自己在這段期間也嘗試了與不同的族群對象進行交流,尤其是在與年長長輩的互動過程中,更是確定了此時此刻這個時代,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不同族群各自面對資訊不對等的挑戰而已,同時也是不同族群在意識形態上的對決。有關資訊不對等這件事,是一個比較大範圍的議題,個人打算之後再另開篇幅進行探討, 本篇主要探討是本世紀 (主要是現階段) 各個族群所面臨的意識形態對立模式 。 從目前的世界發展趨勢來看,比較主要的意識形態大致以民主自由與極權專制為兩大陣營。老實說,其實個人一直不是很喜歡二分法的模式來進行議題探討,特別是在議題內涵非常複雜的情況下,像是民主與極權誰更好、統一與獨立二選一、他和她你比較愛誰(?)等,如此一來不僅僅限制了自己看見更多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在複雜議題上進行二分法的方式,只會讓問題與局勢更加難解,看看現在的英國就知道了 (兩年前公投脫歐,搞到至今首相換了又換,各種歹戲拖棚) 。 「香港反送中」不僅僅是在現實世界中引發騷動而已,在網絡世界上更是出現各種激烈言論的精彩對戰。大致的主軸無非就是支持反送中的一方認為極權的中共是不可信的,專制只會進一步破壞本質上民主的香港;反之,支持送中並且反對示威遊行的一方則認為,就是因為民主才把香港現在搞得這麼烏煙瘴氣,就是因為太自由才讓社會如此動亂。就連我自己嘗試與長輩族群進行交流的時候,也發現這樣 一個難以忽視的現象,亦即大家都陷入了一個二分法的陷阱裡頭 。 到底民主與極權誰更好,事實上這是一個永遠無解的議題。當然,無可否認的是民主是目前世界的發展趨勢,但難道民主就是完美無缺嗎?顯然不是。極權難道就絲毫沒有任何一點優勢嗎?顯然也不是。不過,本篇重點並不在於探討誰是更好的選擇,因此並不打算站在特定立場為誰辯護。因此,個人撰寫本篇的重點在於, 當大眾陷入各種爭鋒相對、互相數落的惡性循環當中,不僅僅無法正視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對立方的可借鑑之處,最終只會導致一個更差並且雙輸的局面 。因此,能否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找出核心的問題,並且進行深刻探討,或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決之道。 無論是民主自由,還是極權專制,本質上這是一種在意識形態選擇上的差異。既然是選擇,就無關對錯,也就是說無論你追求民主自由的人生,還是在極權專制下的生活, 無論你選擇相信什麼,兩種不同的選擇其背

香港反送中之感——刻意追求客觀中立的背後,隱藏的或許是深入思考的匱乏,但最可怕的是對於人性的無知

最近最火熱的社會議題,當屬「香港反送中」事件,連韓國瑜這段時間所帶起的「韓流」風潮都硬生生給鋪蓋過去。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在於討論有關「反送中」的內容 (這部分已經有太多管道) ,而在於這段時間自己觀察了不少人針對了這起事件進行立場論述的狀況,無論是透過大眾媒體、自媒體、文章、留言等等途徑,這起事件的火熱程度相信即便是政治冷感的族群們,恐怕也難以忽視。 對於這樣一起爭議性、敏感度、複雜性都極高的社會議題,會出現對立立場的對峙是必然無法避免的,無論你是站在支持抑或是反對的立場上,站在民主意識的一方而言,都是可以並存的。然而,在一路的觀察與互動過程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反倒是那些打著客觀中立的名義,但實際上卻只是流於表面的資訊整合 (有時候甚至連整合都稱不上) 。這樣的行為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缺乏對於真實事件的充分挖掘而已,也扭曲了客觀中立的真正意義。 在談什麼是客觀中立以前 (當然啦這是我個人主觀定義,有意見的歡迎互相交流) ,我必須特別強調這樣的一個事實: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儘管這句話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流傳,但此時此刻的爆炸程度恐怕要遠遠超出十年前的時候。正因為這是一個資訊量過大的時代,也從而導致了資訊的碎片化,加上現在非常流行的各種假新聞、農場文章等,更是讓我們在進行資訊收集與整合的時候所遇到的困境更為艱鉅。但也正因為如此,倘若決定進行訊息傳遞的話 (無論是透過任何媒介) ,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是必須的,並不能單純透過網絡上收集資訊,然後簡單整合之後就進行發表,絲毫不經過更進一步的思考解析,如此一來的話也就淪為和一般農場文沒兩樣了。 ----------        -----------       ----------- 一個完整的思考邏輯架構,在我看來不僅僅只是進行各種不同立場的資訊收集和整合罷了,而是需要在過程中納入各種事件參與者的動機以及人性因素進行考量,尤其是在敏感度更高的政治議題。畢竟,所有的決策背後勢必來自於某種動機 (就像你吃飯,可能是餓了,可能是時間到了,原因不一定相同,但一定會有個因素促使你做這件事) ,而動機則必然離不開人性面的範疇,任何沒有經過人性與動機因素的思辨過程在我看來都無法建構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畢竟當我們談論的是人,卻不考慮人的內心因素,那還是人嗎? 我們就舉這次「反送中」的例子,

人生就是一場策略遊戲PART2——賭場遊戲

我曾在 這一篇 中提到,我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策略遊戲,事實上更具體一點的來說,我認為人生本質上就是一種賭場遊戲,一種賭局的概念。作為賭場的玩家,無非就是希望透過手上的籌碼來贏得更多的籌碼 (進而利用手上籌碼轉換成各種想要完成的人事物) ,這也是為何我會認為 資源分配與管理能力,對於人生而言非常重要 。不管你怎麼看待人生,每個人對於各自生活或生命的追逐,無論是高分高學歷、高薪、社會地位、財富、夢想等等,更多時候不過就是希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而已 (每個人對於「幸福」定義不一樣,這裡就姑且先不討論) 。然而無論你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就如同你想要在某場賭局中完成特定的目標一樣 (比如想要該次操作的目標金額是多少、給自己的時間多長、目標對手是哪些人等等) ,是需要一個明確的策略規劃並且嚴格執行,才有機會得到。 因為人生階段的一些變化以及體悟,讓我決定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必須將更多的精力與資源投入到投資/投機市場中,隨著近期的學習以及實際操作,更讓我深信人生就和在金融市場交易一樣,除非你上輩子做太多好事,這輩子運氣好到炸裂,否則在沒有策略的概念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之下,成為輸家是非常正常的事。人們常說十賭九輸,尤其在金融市場中能夠長期獲利成為真正的贏家更是少數至極的人,但認真仔細的思考一下,難道所謂的人生贏家,不也是極為少數的嗎?我所指的「人生贏家」,並非世俗定義的那種社會階層中最頂端的人,因為事實上成為最「成功」的一分子,擁有再多的財富、權力、資源,都不見得是我所定義的「人生贏家」。因為慾望是一個無底洞,倘若沒有足夠的自我認知,終日陷入不斷追求更多再更多的困境中,即使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人,也不見得就是「人生贏家」。 我定義的「人生贏家」關鍵在於,是否清楚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並且透過各種策略執行而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目標設定與人生追求 ? 這裡要強調一件事,為何我總是不斷強調策略的重要性。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於,隨著人生的推進,我發現太多的人都是隨波逐流的過日子,卻又總是不斷地埋怨抱怨。隨波逐流並沒有不好,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放棄自己人生發展的主動權,儘管過程中或許會更輕鬆更不需要面對各種殘酷的人生挫折或失敗經歷 (可以躺著追劇刷影片耍廢是真的很舒服的事) ,然而日後確實比較可能無法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本來就是這個選擇所必須承擔的風險與代價。 就我

中美貿易戰之感

隨著最近這段期間開始投入在投資/投機市場中,對於中美貿易戰的各種背景以及相關議題也自然必須給予重視 (不然錢怎麼輸的都不知道) ,因此在這段期間的關注之下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與理解。一般情況下個人是不太在公開場合中,針對公共議題提出個人的看法,除了考慮到自身對於公開討論議題可能招來的對立立場並沒有足夠的自信應對之外,也包括在今時今日各種資訊的真假難辨,因此在很多時候對於所收集到的資訊並沒有足夠自信判別真偽的情況下,並不敢輕易據此來表達自己整合之後的看法。 我來台生活已經超過8年,自己對於台灣的相關議題之重視程度居然還超過自己的國家 (說起來都覺得慚愧,但已經開始積極將注意力轉移) 。今天會想要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與理解,除了個人認為本次貿易戰堪比當年的「美蘇冷戰」 (甚至可能更升級) ,因此非常值得普羅大眾花一些時間來好好當一個稱職的觀眾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台灣作為目前世界兩大強國之間搏鬥的關鍵籌碼之一,我認為也有必要讓更多身邊的台灣朋友們在更為重視現階段的貿易戰背景之下,該如何去思索台灣的未來。 因此,本篇重點並不在於中美貿易戰的背景 (這部分已經有太多可以找得到的資訊) ,而是在於作為台灣人民不僅僅更應該花時間理解目前的局勢為何,也更應該思考接下來台灣的走向,畢竟大選就在不遠處,不同立場的總統候選人,都極可能帶領台灣走向全然不同的未來。而這個不同的未來,恐怕會是一條選擇了就無法回頭的未來,倘若此時此刻不重視不選擇,未來就沒有資格埋怨後悔了。 我很喜歡明居正教授說的話: 此時此刻的貿易戰,不僅僅只是貿易戰、科技戰、貨幣戰等等而已,它更是一場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戰爭 。對於台灣目前作為兩大強國對決的籌碼之下,我在網絡上最常看見的兩派說法大致上分為親美與親中兩種,說美國多好多好的很多,讚美中國多強多厲害的也不在少數。但就我個人的視角而言,一般情況下極端親美或親共都不是一個合適的策略,畢竟得罪任何一個大佬對自己都沒有任何好處。儘管我個人非常不喜歡中國共產黨,但作為美國在過去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拋棄台灣的紀錄,但畢竟在政治上就是如此,不管你是民主還是專制國家,強大的國家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是必然的。也因此在盡可能不得罪其中一邊的情況下,多年來的九二共識也讓台灣能夠有較大的模糊空間可以持續兩邊交往並且持續發展。 能夠持續打模糊戰當然最好,但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