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如何克服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上)?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面對人生過程中那些種種讓人不安的不確定性,自己是如何應對的。老實說,對於這個階段的自己能堅持多久其實也是一種不確定性,即使身處於一個頭銜比能力更有說服力的社會背景中,作為一個目前仍還屬於默默無聞的小伙子來說,可能接下來所說的並不會有太大的說服力,但若是真有功成名就的那天再來分享,反而會覺得少了些現實感 (畢竟那個時候,放個屁都是香的,說什麼都是對的,自己反而不喜歡這種感覺) 。 首先,為了讓讀者們更容易理解我接下來想要傳達的訊息,因此在談個人的具體做法以前,首先會讓讀者先瞭解我自己是用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來看待與經營自己的人生,畢竟所有的人生策略與個人抉擇都會是建立在這些思維模式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在闡述個人思維模式之後,自己在面對人生是用什麼樣的策略,以及過程中那些不確定性又是如何面對,最後才是自己在具體行動上會如何執行這些抉擇。 另外,考慮到本次主題的篇幅有點長,因此會分成兩到三篇來闡述。 好吧,我們正式開始。 我很喜歡將人生比喻成德州撲克 (大二開始研究這個遊戲,參與線上與現場比賽陸陸續續至今也五年了) ,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牌桌遊戲讓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決策者,更重要的是當我發現從遊戲的角度去檢視自己的人生時,反而更能夠將專注力放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對我來說,我們生活中的時間、金錢、健康、人際、乃至於正向情緒都屬於籌碼的一種,從德州撲克的角度而言,能否成為最終贏家, 關鍵在於 長期 而言如何 有效率 地運用手上的籌碼,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籌碼 (比如更自由的時間、財務自由、更健康的身心狀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更快樂愉悅等等的正向情緒) 。 有沒有發現我特別將重點擺在 「長期」 與 「效率」 上?首先,我個人非常重視 「長期」 這件事,亦即 無論短期內出現什麼樣的波動或預料之外的事件,只要是自己認定為長期對自己而言有價值與意義的人事物,都要持續堅持經營 。比如我很重視家庭,意味著即便這段時間與家人有所爭執 (不確定性) ,我還是會持續努力去經營與家人的關係;或是比如我很喜歡演說與寫東西,也確定這件事長期來說對自己是一件有正面效益的事 (即便不賺錢但這個過程自己是快樂的) ,因此即使在過程中遇到預料之外的困境挫折 (不確定性) ,也都還是要持續堅持做這件事;又或是比如認定的一個很重要的朋友,也不會因為一時的

關於不確定性這件事

人們常說, 人生總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 ,完全就是自己現階段的人生寫照。目前的生活模式可以說是此前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同樣對於未來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的一個風景,此時此刻也實在無法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雖然名為研究生,但是一直不務正業,不打算投履歷成為上班族,目前勉強算是非典型教育工作者,但具體身分實在很難定義,反正就是一個非正常路線的成年人) 。 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這樣的不確定性,現在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地接納,甚至開始覺得有點享受 (聽起來有點變態) 。 人類的天性中本來就對於不確定性有著無法避免的恐懼,因此我們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寧可選擇從眾,除了要面對最終結果的不確定所帶來的恐懼與焦慮以外,選擇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進而導致的那種一個人對抗全世界的孤獨感,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有點違反人性,畢竟比起痛苦,為什麼不讓自己更舒適一些? 所以對於不確定性,更多時候我們寧可選擇別人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當然,本人的立場並非鼓勵凡事都要和別人不一樣,想像一下若是和同事朋友們吃個飯都要故意搞特出 (大家同意吃A,你故意要吃B) ,除非是要成為終極邊緣人 (還蠻好奇如果故意這樣做,平均來說幾次可以讓一個人完全被孤立) ,否則大多數時候選擇從眾當然是一個好的策略。 然而,對於人生的重大選擇(比如職涯發展、伴侶選擇、買車買房等等),從眾會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或是說長期而言,從眾在這些議題上會是一個好的策略嗎? 老實說,其實我本身對於選擇或策略這件事,一直以來都不喜歡用好或壞來進行分割和探討,畢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前提下,對於之後的結果進行辯論其實都只是事後諸葛,毫無意義,更何況一個好的決定,本來就不能保證一定有一個好的結果,就只是盡可能提高好的結果出現的機率罷了 (這部分之後另做篇幅討論) 。 那,對於人生的重大選擇,到底該從眾嗎?其實,在我看來就只是取決於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已,若覺得那些前人走過的路就是自己想要的,那當然就毫不猶豫給他從到底( 或是對於人生,對於未來並沒有太多自我要求,覺得過得去就好,那從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可以節省很多精力與時間,拿去享受人生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只是,更多時候我們選擇從眾,是因為我們真的確定那是我們想要的,還是只是因為我們害怕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之後,那些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連帶附上的恐懼與焦慮? *那些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選擇的則不